抗日战争时期客籍人物

2020-12-07 来源:
字体:
打印本页 浏览:24251

(按出生年月排序)

张心泽

图片3.png

张心泽(1887.11.30-1948.4.7) 字润普,又名新泽,因脚板长大,人送绰号“张大脚”。朝城县舍利寺(今属莘县)人。出身农民家庭。其两弟先后于1935、1936年被当地国民党杀害。为报家仇,拉起一支绿林武装,一度攻占范县县城。1938年1月被范筑先收编为山东省第六区抗日游击司令部第二十二支队,张任该支队第一团团长,参加了范县、濮县、济南战役及破袭津浦铁路。1938年11月范筑先牺牲,聊城沦陷后,一度归属继任山东省六区专员兼保安司令的国民党顽固派王金祥,在保安第九旅任团长。1940年3月王金祥被八路军驱逐出濮范地区后,率部投奔八路军,编为冀鲁豫抗日第三支队,任冀鲁豫军区第二军分区副司令员兼三支队司令员,在寿张、范县、朝城等地抗击日军,在朝南战役,奇袭孙良诚、收复寿张、阳谷等战斗中英勇顽强,冲锋在前。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历任寿张县基干大队大队长、冀鲁豫军区二分区参谋主任等职。土改时期,家乡农会工作过激,没收了张贩私盐赚钱购置的土地,将全家人扫地出门,又打伤了其8旬老母,张闻信一时恼怒,打了农会干部。1947年朝城县民主政府以阻碍土改罪,将张心泽逮捕。l948 年张气病交加,死于狱中。

郭 英

郭 英(1899~1973) 原名金粟,化名王成贤。山东冠县冠城镇朱霍三里庄人。1928年,为生活所迫离开家乡到吉林省珠河县谋生。“九·一八”事变后,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1931年12月底参加吉林抗日自卫军。1932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在帽山南沟组织中共党支部,任支部书记。1933年在中央分局受训两个月后,回吉林省担任中共珠河县委宣传部长。东北最早的抗日武装——珠河抗日游击队成立后,任党支部宣传委员,和队长赵尚志并肩战斗。同年底,调吉林省委担任交通员,往返于哈尔滨至上海的交通线上。1934年7月执行任务从上海回东北时,由于叛徒出卖在上海车站被捕。在狱中经受种种酷刑,始终坚贞不屈。西安事变后被释放。1937年9月回到冠县,与中共地方组织接上关系,组织起青年游击队。1938年春,任中共冠县临时委员会书记兼农民互助会会长。在他的组织领导下,农民互助会仅几个月就发展会员5万余名,并在其基础上成立中国共产党在冠县组织的人民武装——抗日自卫队。1938年冬,自卫队改称“卫河支队”,郭英任司令员,为开辟鲁西北抗日根据地起了重要作用。1940年后,任中共鲁西区委民运部长、鲁西区农民抗日救国会会长、冀鲁豫边区抗联主任、冀鲁豫边区合作社主任等职。1946年4月选为国民大会农会代表。1947年,任冀鲁豫区黄河河防指挥部政委,组织征集民船300余只,招收水兵3000余人,为支援解放军抢渡黄河做出了贡献,受到刘伯承、邓小平等首长的接见和军队的嘉奖。全国解放后,曾任平原省交通厅航运局长。1953年1月任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公安厅劳改局副局长。1955年8月任公安厅政治部副主任。1959年9月赴青岛养病。1962年,调任山东省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1973年4月病逝,享年74岁。逝世后,被民政部批准为烈士。

刘宴春

图片4.png

刘宴春 (1903-1971)原名刘方武,曾用名刘继先、张耀先,张得麟,河南省濮阳县人。1903年1月出生在贫苦农民家庭。青少年时辍学务农,但仍刻苦自学。1922年春任小学教师,同年11月考入濮阳县师范讲习所,毕业后任教于濮阳县第一、二模范小学,举办学生“读书会”、“运动竞赛”等,阅读进步书刊,传播进步思想。1930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旋任濮阳县第一模范小学党支部书记,组织领导了“濮阳县教法研究会”、“濮阳县教职员联合会”和濮阳县教师增资,濮阳县盐民驱逐盐巡等活动。1934年4月后任濮阳县委宣传部长、书记。当年秋冬,濮阳党组织受破坏,被迫转移范县、濮县工作,不久恢复了濮范乡师党组织,建立了范县彭楼党支部、濮县中心支部(后改为濮县县委)。1935年任直南(又称冀鲁豫边)特委巡视员,当年秋冬,与河北省委代表、直南特委书记黎玉,以濮县徐庄(今莘县)支部为核心,在范县、濮县北部地区组织游击队,领导了农民分粮吃大户斗争。同年底,他在徐庄引荐山东省工委负责人赵健民会见黎玉,此后山东党通过河北党与党中央取得了联系。1936年5月恢复成立中共山东省委,同时直南特委领导的濮范地区党组织划归山东省委领导,同年6月在山东省境内黄河以北、临清以南、茌平县以西地区成立鲁西北特委,刘宴春为特委书记,9月任山东省委委员、组织部长兼鲁西北特委书记。秋,主持建立台前境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中共甘草固堆党支部。1937年春末根据抗日工作需要,鲁西北特委分设两个特委,南部地区为鲁西特委,刘宴春任特委书记,北部地区为鲁西北特委,刘仲莹任特委书记。同年1 1月山东省委为加强津浦铁路以西、黄河以北地区抗日,新建鲁西北特委,由赵健民任特委书记,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张霖之为驻特委省委代表,刘宴春为特委成员。特委成立后,刘宴春遵照党的指示在冀鲁豫边区发动民众,组建武装,开展抗日。1938年3月濮范地区党组织划归直南特委领导,刘宴春先后任直南特委宣传部长、组织部长。后入北方局党校学习,结业后任豫北地委书记。1940年3月任冀鲁豫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长,后赴延安参加整风学习,出席中共七大。七大闭幕后返回冀鲁豫。1945年10月后任冀鲁豫区党委社会、组织部长。1949年8月任平原省委组织部长兼省委党校校长、省纪委书记。1952年11月平原省建制撤销,调任华北局纪委副书记。1954年5月任中共中央纪委(后为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1958年3月后任中共河南省委常委、农委副主任、省政协副主席。“文革”时期遭受错误批判,被下放到“五七”干校强迫劳动。1970年6月29日病逝于焦作。

葛舒斋

葛舒斋(1905~1972),原名葛运太,范县葛楼村人。l930年考入范朝濮三县联合乡村师范,期间受共产党人的影响走上革命道路。“七·七事变”后,投入抗日救亡,张帖标语,编写口号,印刷宣传品,开展各种抗日活动。l939年参加县抗日动员委员会,1941年调鲁西反叛军工作委员会,1942年5月任濮县教育科长。后任寿张县文教科长、县人民委员会副县长。

葛舒斋在寿张县工作期间,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为寿张县新中国建立初期党的教育事业和人民政权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l964年葛调任阳谷县副县长。1972年10月,在“文化大革命”中,惨遭迫害致死,时年67岁。后山东省委予以平反昭雪。

季丕显

季丕显(1905~1971),又名季新,山东省菏泽市白虎乡汲菜园村(今属菏泽市牡丹区高庄镇)人,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菏泽县工委书记、寿张县委书记、运西军分区政治部主任、运西专署武装科长、南华县抗日县政府秘书。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湖北省农学院党委书记等职。

孙厚甫

图片5.png

孙厚甫,(1906——1942年)原名承先,云南昭通人。1928年大学毕业。1937年赴山东菏泽县任乡村建设师范教师,同时参加了抗战工作。曾任八路军一一五师独立旅政治部交际科长、鲁西军区教导大队教员、抗大二分校教育处长。1941年入党。

1942年9月27日在反“扫荡”战斗中牺牲。

一位饱读诗书的非党文化人,不远万里,从云南昭通来到山东郓城,为的是抗日救国,年仅36岁为国捐献。《孙厚甫同志在鲁西》一文,以细腻生动的笔触,客观、完整、准确地还原了以郓城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的真实情景,感人至深。以个人的小历史见证时代的大历史,此文堪称精品。

王化云

图片6.png

王化云(1908~1992),山东省馆陶县(今属河北省)南馆陶镇人。曾就读于馆陶县立师范、临清第十一中学。1931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学院。为传播革命思想,培养建国人才,1932年出资在北平创办了精业中学。1935年大学毕业后任精业中学校长,参加了北平“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并带领进步学生冲出校门,参加游行,同前来镇压的国民党军警进行殊死博斗,后被指控为共产党嫌疑而被迫辞去校长职务回到家乡。1937年8月赴聊城参加范筑先领导的抗日斗争,12月回馆陶收编土匪队伍和地主武装。1938年初组建冠县抗日政府任政府秘书,同时加入中国共产党,12月调任邱县抗日政府县长。1939年6月调任冠县县长。1940年夏调任鲁西行署民政处长,后任冀鲁豫区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黄河河防指挥部司令员等职,1946年至1947年参加了国共两党关于黄河回归故道的谈判,正确执行了中国共产党“确保临黄,不准决口”的方针,发动群众,修复堤防,保障了冀鲁豫解放区的安全。主持组建解放区黄河水利委员会,培养了大批干部,为以后开展治黄工作奠定了基础。新中国成立后,历任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三门峡工程局副局民,水利部副部长,政协河南省主席等职。1956年至1958年,参加了建设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的领导工作。七十年代以后,他提出有系统地对黄河的治理开发进行综合研究,先后发表了《治理黄河的初步意见》、《关于黄河治理方略的意见》、《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考察报告》、《近期治黄意见报告》、《开发黄河水资源为实现四化作出贡献》、《论治黄工作的指导思想》等著述。已离休,现住北京。

 何光宇

图片7.png

何光宇(1910--2008),湖北大悟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军第十三师三十九团连长,豫鄂皖游击第六支队便衣队长,红十五军团司令部管理科科长,第七十八师二三四团团长。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反“围剿”、长征和直罗镇战役。1937年入延安抗大学习。抗日战争时期,任泰西自卫团副主席,山东纵队第六支队支队长,115师343旅运河支队第四团团长,教三旅九团团长,第八军分区(原二分区)副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冀鲁豫军区第二、第七军分区司令员,军区副参谋长,军区战勤司令员。第二野战军五兵团司令部军政处处长。参加了淮海、渡江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贵州军区副参谋长,贵州、甘肃省军区司令员,兰州军区副司令员兼后勤部部长。曾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第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

林茵如

林茵如(1910~   ),山东东平县人。1938年加入共产党。早年在曲阜二师、济南一师上学,毕业后到诸城教书。1937年在济南参加抗日政治干部训练班,后分到聊城第六专署政治处工作。同年10月,随管大同到寿张县,负责举办政训班,为抗日救国培训干部。1938年5月回聊城干校工作。先后在六支队做民运工作,到东平县抗日政府任驻湖西办事处秘书兼游击大队指导员。1940年任昆山县政府秘书。1941年至1942年任冀鲁豫行署文教处科长。1943年任南华县县长,县委书记,兼南华东平两县地工委书记。1948年南下,在陕南区党委任研究室主任,后调任汉中地区专员。1955年后,历任陕西省财办副主任,省供销社主任,财贸部副部长等职。1960年任汉中地委第一书记。后任西安交通大学第一书记、省革委副主任。1979年任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写本文时,任省委顾问委员会常委。

袁 舒

袁 舒(1910.2~1965.12.6),山东省长清县袁庄村人。1934年6月,于山东省立第一师范毕业,同年7月在长清县许寺完小教书。1937年10月参加革命工作,在长清县抗日游击队当队员,1938年1O月调长清县抗日动员委员会工作,任动员分配股长,1939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10月去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41年5月结业后调张秋县抗日民主政府任秘书,1942年11月调寿张抗联工作,后调冀鲁豫第七专署财科工作,1943年8月,复任张秋县抗日民主政府秘书,1945年9月,任张秋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1946年2月,调济宁市工作,任区长,后任东平县县长,冀鲁豫七地委办公室主任,专署民政科科长。1949年10月,任成武县县长、县委书记。1954年8月调菏泽专署任副专员。1958年1 1月后,任菏泽农业专科学校党委书记兼校长,菏泽地委文教部长、统战部长、宣传部长、地委常委。

曾思玉

图片8.png

曾思玉(1911.2.2~2012.12.31),江西省信丰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事指挥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1928年参加革命,1930年参加红军,1932年加入中共,1934年参加长征,1935年入红军大学学习,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第343旅股长、冀鲁豫军区分区司令员等职;解放战争时任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华北军区四纵司令员、第十九兵团六十四军军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参加抗美援朝,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后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员、武汉军区司令员、湖北省委书记、革委会主任、济南军区司令员等职;2012年12月31日逝世,享年102岁。在鲁西的六年抗战中,曾思玉所率的基本部队是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三旅第七团,人称“老七团”,其前身是由南昌起义部队保存下来的井冈山红四军第二十八团,中央苏区时期是红一军团第二师第五团,林彪、陈毅曾分别担任过这个团的团长和团代表。这支战功赫赫的红军老部队,在曾思玉带领下纵横驰骋于鲁西古战场,打得日本侵略者闻风丧胆。在与日寇无数次血战中,最有名的是奇兵突袭八公桥战斗和本文记述的甘草堌堆突围。               

曾宪辉

 

图片9.png

曾宪辉(1911.6.5~1997.2.23),江西省于都县人。贫苦农民家庭出身。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共青团江西省于都县桥头乡支部书记,少共仙霞贯区委书记,少共宜黄县委组织部部长,少共胜利县梅岩区委书记、少先队县队长。参加赣南武装暴动,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苏维埃政权。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红五军团第十五师政治部民运科科长兼没收委员会主任,红一军团第二师政治部没收委员会主任,红一军团政治部民运部干事。参加长征。全国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政治部民运股股长,第六八六团政治处民运股股长,独立旅政治部民运科科长。参加平型关战斗。1939年3月随部队由晋西出发到达山东鲁西地区。此后和山东纵队协同作战,粉碎日、伪军的多次“扫荡”以及国民党顽军的进攻,担任鲁西支队司令部政治委员。1939年11月至1940年春任鲁西军区运西军分区政治委员。后任山东省郓城县县长。1941年到中共北方局党校学习。同年7月至1942年10月任中共冀鲁豫区委武装部部长。参加扩大与巩固抗日根据地的斗争。1943年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同年底任党校二部第十支部书记。1945年4月至6月作为晋冀鲁豫代表团成员参加中共七大。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8月任晋冀鲁豫军区第七纵队政治部民运部部长、黄河指挥部司令员。1949年3月底奉命南下,任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南下支队第六大队大队长。5月至9月任赣东北军区贵溪军分区司令员。参加渡江战役和解放大西南、清剿土匪的战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1月至1950年1月、1950年4月至1951年6月任贵州镇远军分区司令员,1949年11月至1950年3月任军分区党委书记。1950年1月至4月任第二野战军暨西南军区第十七军第五十师兼镇远军分区副司令员。1951年6月至1952年6月任贵州省贵定军分区司令员。1952年10月至1955年6月任贵州省政府监察委员会主任、中共贵州省委委员,1952年11月至1955年9月任中共贵州省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省政法分党组书记(至1954年5月)。1955年1月至1967年1月任贵州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党组书记(1955年5月起)。1956年8月至1962年12月任贵州省政法办公室党组书记。1964年6月至1967年1月兼任省政法办公室副主任。1971年5月至1973年2月任贵州省革命委员会政治部党的核心领导小组成员,1971年5月至1976年10月任贵州省革命委员会常委。1973年4月至1976年10月任贵州省科教办公室副主任,1973年5月至1976年10月任省科教办党的核心领导小组副组长。1977年11月至1980年1月任贵州省第四届政协副主席。1980年1月至1983年4月任贵州省第五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83年4月至1985年5月任贵州省第六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共七大候补代表。第三、第四、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第一至第八届人大代表。

王福昌

王福昌(1911-1937),字耀光,阳谷县富安镇村人。出身于农民家庭,自幼读书。1932年考入阳谷乡村师范,同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转寿张省立第八乡村师范学习。该校当局对进步学生控制严密,实行法西斯统治。他团结进步学生,发展共产党员,与该校当局进行斗争。1936年5月,他任寿张八乡师党支部书记,与中共山东省委组织部长赵健民经常保持联系,及时传达上级指示,领导师生对敌斗争。同时,在寿张、阳谷、东阿一带发展党员。同年9月,赵健民被捕,敌人从他身上搜出发给王福昌的电报底稿,遂将王福昌逮捕,押至济南。敌人对其多次审讯、逼供和严刑拷打,他始终坚贞不屈,严守党的机密。1937年5月29日,在狱中被摧残致死。1955年,山东省民政厅在济南英雄山革命烈士陵园为王福昌修建了陵墓。

柏洁民  

柏洁民(1912~2006),又名武少文、武翰林 ,吉林省双阳县人。曾入上海暨南大学学习。1932年参加革命,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历任鲁西馆陶县、冠县抗日民主政府秘书、代县长。1942年春调张秋县,任中共张秋县委委员、张秋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1943年6月任郓城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冀南行署办公室副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吉林省人民政府秘书长,民政厅厅长,财政厅厅长,计划委员会副主任,鞍山红旗拖拉机第一副厂长、代厂长,辽宁省农机化研究所所长,辽宁省农业机械厅副厅长、党组副书记,辽宁省机械工业局副局长,辽宁省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农业机械部部长兼中国农业机械服务总公司总经理、党组成员,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顾问。1986年离休,享受部长级待遇。2006年逝世。重病期间及逝世后,党和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曾庆红、回良玉、贺国强、王刚、朱镕基、华建敏、邹家华等以不同方式对柏洁民及其家属表示慰问。

李仲勋

李仲勋(1912~1985),吉林省永吉县人。1937年11月参加工作,l93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冀鲁豫军区八分区敌工科长、民运科长等职。l943年10月~1944年秋任中共寿张县委书记兼冀鲁豫军区抗日三支队政委。期间,立足党的统战政策,团结和动员农民出身的“杆子司令”张心泽共同抗日,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敌后抗战做出了重大贡献。新中国建立后,李仲勋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政委,北京协和医院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党委副书记等职。1982年离休。

赵健民

图片10.png

赵健民(1912.6— ) 原名御垲,化名吴培强,山东冠县赵梁堂村人。1932年到济南入省立第一乡村师范学校求学。同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5月任济南第一乡村师范支部书记兼济南北区巡视员。8月因叛徒出卖,山东省委遭受重大破坏,与上级党组织失掉联系。在该校任中共支部书记。1934年5月与王文轩、陈太平组建中共济南市委、任书记。1935年2月6日主持在堂邑县城内徐运北家中成立鲁西特委。1935年冬起任中共山东省工委组织部部长、代理书记。12月后于濮县徐庄见到河北省委代表黎玉,山东党与上级党取得联系。1936年5月任中共山东省委组织部部长兼济南市委书记。同年9月在济南被国民党当局逮捕,抗日战争爆发后获释。1938年被派往鲁西,在聊城抗日游击司令范筑先部工作,并曾任中共鲁西特委书记,参与创建抗日根据地。1940年5月所部编入八路军第一二九师新编第八旅,曾任营长。1941年赴山西辽县,入中共中央北方局党校学习。1942年起,任冀鲁豫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参与领导该区军民参加反日伪军“扫荡”。1946年7月兼任晋冀鲁豫军区后方战勤总指挥政治委员。1947年7月起任冀鲁豫军区司令员,指挥所部参加鲁西南战役。1948年率军区主力部队参加睢杞战役,后参加淮海战役。1949年2月任第二野战军第十七军政委,8月兼任军长。参加了渡江战役。随部进军西南地区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交通部部长,曾兼任中央人民政府铁道部西南铁路工程局局长。1952年12月调任铁道部副部长。1955年1月起,任中共山东省委第三书记、山东省省长、中共山东省委监委书记。1956年9月被选为中共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1963年4月后任中共云南省委书记处书记、省人民政府党组副书记。曾任云南省政协副主席。“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1978年4月起任第三(航空)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1981年12月起任该部顾问组组长、航天工业部顾问。1982年9月、1987年11月被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83年起参加冀鲁豫边区党史编写的领导工作,任中共冀鲁豫边区党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主持编写《中共冀鲁豫边区党史大事记》、《冀鲁豫边区革命史》等书。1987年再次当选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武少文

武少文(1912~2006.2.25),原名武翰章、柏洁民,吉林省双阳县长苓村人。1932年参加革命工作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7月被国民党逮捕入狱。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获释,到鲁西北,任山东省第六区抗日游击司令部第六支队政治部主任。1939年1月任八路军一二九师筑先纵队政治部敌工科长,后任冠县抗日政府秘书、代县长。1942年春任张秋县抗日政府县长。1943年任郓城县抗日政府县长,后任冀南行署办公室副主任。1945年赴东北,历任吉林省吉北专署专员,省民政厅厅长、财政厅厅长,省政府秘书长兼财政厅长,省计委常委、副主任兼财政厅长,辽宁省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1952年“三反”运动中,被打成“反党分子”,长期受迫害。1978年底平反。1979年起任农业部、机械部副部长、党组成员,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顾问(部长级医疗待遇)。1986年离休。

徐  坤

徐 坤(1912~1940),寿张县梁山道沟村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任区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队长。l939年6月任寿(张)阳(谷)东(平)边区县委副书记。同年7月任中共寿张县委书记兼组织部长。徐坤在寿张工作期问,不顾个人安危积极组织党员,发动和带领群众开展抗日斗争。l940年2月,徐坤遭日伪军逮捕,解往济南后被枪杀。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www.tqsz.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台前史志办 版权所有 台前政府部门主办

网站备案号:豫ICP备4984945000-1号 网站标识码:78974859640001 技术支持: 河南熊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管理: 台前部门信息中心 网站技术协调电话:0393 - 3333833

党政机关政府网站找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