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烈士简介

2020-12-07 来源:
字体:
打印本页 浏览:20797

(以牺牲时间为序)

 徐茂谦

微信图片_20210805105012.jpg


徐茂谦(1915~1938),吴坝十里井村人。出身于富裕农民家庭,幼入本村私塾,1926年考入前清举人郑天章创办的郑三里高小。茂谦自幼天资聪颖,学业诸学期名列榜首,深得郑天章赏识。l928年考取济南正谊中学,时因学费昂贵,徐父不忍毁家供读,郑天章慧眼识才,力劝徐父不得误其学业,并提出资助学费,徐方入校。茂谦勤奋好学,才智出众,赢得学校董事长杨沛如先生器重,成为该校重点培养的学子之一。l931年毕业后,考入山东省立聊城师范部。1932年夏经杨沛如介绍徐茂谦南下广州,考取了中山大学新中党校。

是时,中国共产党人为联合国民党左派反对蒋介石独裁,在学校内部秘密开展地下革命活动,传播马列主义。徐茂谦开始接触共产党人的宣传,读了《共产党宣言》及介绍俄国十月革命的大量著作,思想顿开。l933年徐茂谦在广州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4年新中党校毕业后,徐茂谦受中共党组织派遣离开广州,返回山东济南,在共产党人李竹如和国民党进步文人杨沛如倡办的新亚日报社工作,先后担任记者、编辑,撰写了大量文章,宣传抗日救国。

徐以报社记者身份为掩护,到处奔波开展党的地下革命活动。当时徐于新亚日报社月薪45元大洋,全部捐资纾难,做为党的活动经费。

徐为民族解放事业矢志不渝,舍身忘己,置个人家庭安危于不顾。1935年徐母患重病,思儿甚切,表弟李有贤费尽周折在济南找到他,催徐回家探母。徐茂谦以革命事业为重,整日忙于工作,一直没有返里,直至母去世。

1936年济南政局骤变,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下令剿共,新亚日报被查封,党组织遭破坏,徐茂谦所收藏马列主义书籍被清出。面对险恶处境,徐茂谦不得不离开山东,决然西行,过家门而不入,奔赴革命圣地延安。

1937年“西安事变”后,徐茂谦受八路军总部派遣返回山东组建抗日武装,开展敌后武装斗争。返鲁途中路经家乡,逗留两天后,徐欲告别亲人奔赴鲁南,妻子哭诉不起:“外面兵荒马乱,你自身安全难保,千万不能离家!”徐茂谦不顾亲人哭劝,忍痛辞家,奔赴抗日前线。

山东省自芦沟桥事变后,境内大片土地相继沦陷,局势险恶,情况复杂。境内有日伪军、国民党顽固部队和土匪武装及农民成立的自卫队、联庄会。徐抵鲁后,高举抗日民族大旗,遵照党中央“发动游击战争,建立游击区根据地”的指示,深入鲁中、南山区,发动游击以摧强敌,组织民众抗日救亡,鲁中很快成为山东抗日的重要根据地。

时新上任的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沈鸿烈,秉承蒋介石的旨意,在山东积极排斥共产党,暗杀抗日爱国青年,伙同国民党别动总队第五纵队司令秦启荣和山东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张里元在鲁中、南地区与共产党制造磨擦,争夺地盘.打着统战的招牌,到处强编吞并地方抗日武装。当时博山联庄会是数十村庄组建在一起的自卫队伍,为了团结和组织这支地方武装抗日,l937年8月中共党组织派原任西北军营长,后为共产党员的徐化鲁深入博山联庄会任训练处大队长。l938年初,国民党顽固派以统战名义将这支队伍强编为国民党统辖的支队,并委任惯匪李兴唐为支队长,又派去蓝衣社特务分子赵锡钧当参谋,徐化鲁被迫撤离。徐茂谦为争取这支部队,毅然冒生命危险,带少数武装人员挺进联庄会做统战工作。他矢志抗日的浩然正气和卓越的组织才能,受到国民党顽固派的极端仇视。李兴唐在蓝衣社分子赵锡钧的操纵下,时刻监视,蓄意加害徐茂谦。徐觉察后决计撤离,并指示共产党员徐方辰先撤,自己做掩护。徐方辰撤出后,徐茂谦未等撤出即被李兴唐、赵锡钧反动武装秘密逮捕。徐茂谦慷慨陈词:“国难当头,要团结抗日!”大义凛然,视死如归。敌慑于徐茂谦在鲁中人民心中的威望,不敢公开杀害,于夜间将徐茂谦秘密惨杀于博山。

徐茂谦遇难后,引起鲁中社会各界极大愤慨。汪洋惊悉徐遇难的消息率部赶来,李、赵逆顽闻风逃匿(李于l941年在蒙阴反磨擦中被击毙)。鲁中党政军各界举行追悼大会,沉痛悼念徐茂谦烈士,提出“严惩国民党顽匪,血债要用血来偿!”并置柏木棺将徐安葬于博山坡。

杰出的共产党员徐茂谦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壮烈殉国,英年23岁。

 

 汪  

图片1.png

汪洋(1913~1942),原名之正,字诚斋,号洪波,夹河乡顾庄村人。6岁入本村私塾读书,l2岁转入郑三里高小。1931年考入山东省立济南乡村师范,学习刻苦,成绩优异,课余悉心阅读鲁迅、李大钊、高尔基等人著作,始受革命思想熏陶,成为济南乡师学生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九·一八”事变后,汪曾组织带领“学生示威团”到南京国民政府请愿。l935年休学回东阿县立高小执教,不久领导全县240名教员进行增资罢教斗争,被县府革职。此后,转入地下革命活动,奔波于济南与北平之间。

1936年2月,汪洋加入中国共产党,受党的派遣赴西安东北军学兵队,组建并领导学兵队抗日民族先锋队,任政治指导员。他积极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教唱救亡歌曲,激发东北军将士爱国热忱和民族自尊心,对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促进“西安事变”的形成起到一定作用。    

“西安事变”后,汪洋和谷牧一起离开东北军去延安。1937年“七·七事变”,导致全面抗战。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汪洋受命到东北军将领于学忠部做统战工作,后受党派遣返回山东组建抗日武装。汪抵鲁南后,深入莒县、沂蒙、临沂等地发动群众,迅速组建了500人的抗日武装队伍,后因缺少武器装备,又处国共合作期间,被国民党部队以“统战”名义强编吞并。后深入到国民党山东第三专员公署辖区做兵变工作。利用部队内部的共产党员和抗日先进分子拉出一个营,挺进沂蒙山区,收缴土匪、地主武器,发动贫苦农民参军,树起鲁南抗日独立营大旗,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鲁南第一支抗日武装。独立营不断袭击日伪据点,扩充抗日力量,日军曾对其多次合围夹击。汪洋为保存革命力量,率部北上与中共山东省委领导的徂徕山起义军会师,编入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第四支队独立团,汪洋任团长。后游击队改编,汪洋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四支队三团团长兼政治委员。

1938年4月,国民党秦启荣部对日妥协,破坏抗战,杀害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支队400余人,造成“博山惨案”。为打击国民党投降派的反共气焰,汪洋率部夜袭莱芜城,给秦启荣部以沉重打击。后转战滕县,歼灭汉奸申从周的地主武装,威震鲁南。

1939年,汪洋任山东纵队第四支队政治部主任。1941年第四支队改编为第四旅,汪洋任政委。百团大战开始后,汪洋率部在博山、莱芜一带连续出击,作战月余,共历大小战斗20余次,毙伤日伪军760人,俘500人,获长短枪500余支。

1942年3月,山东抗日根据地执行“军队地方化”方针,山东纵队第四旅与泰山军分区合编为鲁中军区第一分区,汪洋任政治委员兼中共泰山区地方委员书记。是年抗战进人最艰苦阶段,日军调动重兵,对泰山根据地进行毁灭性扫荡,莱北村庄被烧光,方圆百里,碉堡林立,围墙深沟密布。面对险恶形势,汪洋一身维系全局,指挥军民英勇抗击日伪军,稳住了泰山抗日根据地。

1942年10月,泰山军分区司令员廖荣标率主力部队挺进淄河流域,扩建抗日根据地。留汪洋和专员赵笃生在博山县西部刘白杨村培训县、区领导干部。敌人乘机调动6000名日、伪军,分六路偷袭泰山抗日根据地,于l0月17日拂晓前形成包围圈。汪洋率地委、专署、军分区机关及教导队、警卫连共300余人组织突围,向东北博山方向猛冲,以期与军分区主力部队汇合。至莱(芜)章(丘)公路时,发现有敌埋伏,遂沿路南撤,行四五里,遇莱芜北上之敌,汪洋指挥部队转而北突,行10余里至茶叶口村又遇章丘之敌重兵南下,激战半小时未能突围,遂向东转移,奔向吉山。行至吉山西岭,发现四面均有日军,迫退河滩,又被敌包围。时弹药已尽,战士与敌白刃肉搏,有的与敌夺枪手心被刺刀豁开,有的拉响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最后,汪洋销毁文件,壮烈殉国,时年29岁。

汪洋牺牲后,泰山区党政军民召开万人追悼大会。《泰山时报》发表社论,沉痛悼念。泰山地区军民怀着巨大悲痛,将汪洋遗体葬于莱芜县吉山钓鱼台。1945年8月莱芜县民主政府将钓鱼台改建为汪洋台,台上建有汪洋亭,亭中树烈士碑一座。碑上刻有山东省党、政、军领导舒同、廖荣标、李念林等人的题词。l953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将汪洋烈士遗骨迁至济南英雄山烈士陵园,移葬时,当地4000余群众自动护送灵车l5公里。

泰山区人民政府为纪念汪洋,教育后代,把当地学校、医院分别命名为“汪洋小学”、“汪洋中学”、“汪洋医院”。  

曹华亭

曹华亭(1918~1944),城关镇杨岗村人。生于农民家庭,寿张县立第一高小毕业。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地下革命活动。l939年日军占领寿张县城,党组织为及时了解和掌握县城内日伪军活动情况,派曹华亭到城西马庙村小学教书,以小学教员身份为掩护,侦探日伪在城内的行踪。华亭时常单身入城,侦察情况,传送情报,同时在学生和群众中积极宣传抗日,引起国民党反动派打入伪教育界特务分子的怀疑,他们想借日本人之手杀害共产党人,即向警察所告密,日本宪兵队以“通八路”为名,将华亭逮捕。敌人想从华亭身上打开缺口,进而搜捕地下工作者。日军对华亭施以酷刑,先后4次灌辣椒水、压杠子、毒打,受尽各种摧残,又连续3次假枪毙,他临危不惧,始终没有暴露共产党员的身份。敌人硬的不行,又施软的,想以当官引诱曹华亭屈服,遭到严词拒绝。他宁死不屈的精神,使日本人暗暗折服,便想利用他为其效劳。中共地下党组织在设法营救曹华亭的过程中,发现敌人这一企图,中共寿张县委将计就计,指示曹华亭“在不暴露身份,不表示悔过的情况下,可以答应为敌人做事,以便乘机打入敌人内部,为党工作。”遵照党组织安排,曹华亭即顺利地打入伪军第五中队,当了小队长。他根据党的指示,积极开展工作,提供了大量的敌方情报,将寿张县伪警备大队17个中队的小队长以上的军官名单及城内兵力部署情况提供给县委敌工部。他耐心地对本小队3个班的班长进行教育争取工作,使其表示愿意和八路军建立关系,接受了共产党颁发的“抗日同情证”,还对伪五中队长曹怀贞进行了一些宣传教育工作。

1944年12月5日,冀鲁豫军区八分区部队包围了寿张城。五中队守西门,事先曹华亭与城外八路军取得联系,当部队向西门发起进攻时,他带领所属小队(3个班)率先从西门撤走,隐藏在北门宋廷瑞家里。攻城部队迅速占领了西门,不到两个小时全城解放。

在解放寿张城的战斗中,曹华亭带领伪军起义人员,与八分区部队接洽时,因中间联络人事先未将战场联络暗号送交曹华亭,部队进城后,他出面联络,被八路军战士误伤身亡。打开县城第二天,寿张县委向群众公开宣布:“曹华亭是共产党员,革命烈士”,由县委敌工部备棺安葬。曹华亭牺牲时年仅26岁。

徐代根

徐代根(1926~1944),城关镇徐岭村人。生于农民家庭,青少年时代正逢日军入侵华北,目睹日伪军在家乡一带烧杀抢掠之暴行,悲愤填膺,立志从军为遇难父老乡亲报仇。1940年徐代根参加八路军,编入一一五师东进支队,先后任团通讯员、卫生员。跟随部队转战南北,不怕牺牲,英勇作战。在任通讯员期间,机智、勇敢、巧妙的与敌人周旋。当时黄河两岸日伪军碉堡林立,沟墙如网,戒备森严,徐时常化装成村童,穿越日军封锁沟和碉堡群,传送情报,侦探敌情,冒生命危险,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

1944年7月,徐代根所在的59团部分人员驻扎在成武县郝垓村。一日傍晚,日军突然对其实施合围,杨团长沉着应战,带部队迅速撤离到安全地带,但发现重要文件丢失,其中有地方党组织和武装人员名单,还有一些重要军事情报,若落入敌军之手,后果不堪设想。团长十分着急,此刻徐代根置个人生死于度外,主动请缨,要求单独进村抢回文件,团长不同意,徐说:“我时常干通讯工作,有与敌人周旋的经验,现我又是卫生员,不断到老乡家治病,熟悉村中情况”。徐代根说服了首长,乘着夜色独自一人入村,翻墙越顶摸进团长原住室。这时日伪军乱哄哄的正在逐户搜查,徐在黑暗中摸到文件袋,即想迅速走脱,但敌人已蜂拥入院,徐代根遂将文件焚烧。敌人发现火光,连连向室内开枪,疯狂地冲进室内,徐代根毅然拉开手榴弹导火线,跳向敌群,双手抱住两名日军士兵,在轰隆声中与敌同归于尽。徐代根牺牲时不满18岁。

刘玉清

图片2.png

刘玉清(1914~1947),马楼乡刘楼村人。青年时代在曲阜师范读书时,正值日军加紧侵略中国。他怀着抗日救国的满腔热血,弃文从武,于l936年考入南京国民党军官学校。l937年12月13日,日军大举西进,南京失守,刘玉清只身堕城突围,在后有追兵,前有长江的危急情况下,抓住一块门板,泅渡长江,沿途乞讨,历尽艰辛,回到家乡。他目睹国民党消极抗日的事实,打消了依靠国民党抗日救国的念头,开始联合进步人士李景汤等人,发动民众,购买枪支,组建起抗日武装,刘玉清任队长。

1939年初,八路军一一五师一部挺进鲁西,刘玉清率队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队伍。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往寿张县交通站长、交通局长、一区区长。期间,他时常冒着生命危险,穿越敌人的封锁线,传递文件和护送往来山东、江苏和冀鲁豫区的一些抗日干部,受到冀鲁豫交通总局的表彰。

日本投降后,寿张县成立反攻营,刘玉清任营长,奋战于黄河两岸。在战场上刘玉清身先士卒,英勇作战,时常赤膊上阵,率部多次击退国民党反动部队的进犯。1947年他所领导的部队编入晋冀鲁豫野战军十一纵三十九旅,刘任三营营长,率部随大军南下,参加了平汉战役,打曹县、战济宁、围东明、攻柘城,三次出击陇海路,历经数十次战斗。在章逢集等几次大的阻击战中,他指挥果断,胜利掩护大部队转移。在陇海铁路黄口攻坚战中,他指挥部队勇于拼杀,击溃敌军劲旅,率先突破敌军阵地,此役全歼敌一个团和一个警察大队,计1500余人,缴获大批武器。

1947年11月,刘玉清率领的三营,为争取野战军战略全局的主动权,孤军挺进,在沛县王双楼陷入敌军重围。从上午9时开始,国民党部队用大炮猛烈轰击,并发动多次集团冲锋,均被刘玉清部队用手榴弹、刺刀压下去。战斗坚持到下午两点多,全营只剩下l8人,手榴弹将尽,阵地仅剩下一座房子,刘玉清也负了伤。这时敌人在窗外喊话,迫使刘玉清投降。刘玉清满腔怒火,激昂高呼:“血战到底,誓死不投降!”随着话音扔出所有的手榴弹,遂用最后一颗子弹自尽,以身殉国。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www.tqsz.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台前史志办 版权所有 台前政府部门主办

网站备案号:豫ICP备4984945000-1号 网站标识码:78974859640001 技术支持: 河南熊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管理: 台前部门信息中心 网站技术协调电话:0393 - 3333833

党政机关政府网站找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