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六对”启示录》之二《洞前对》

2023-11-27 来源:
字体:
打印本页 浏览:7252

《“党史六对”启示录》之《洞前对》

——树高千尺根必深

  1929年秋——

  毛泽东:作为一个,他的责任是什么?

  邓子恢:

  毛泽东:依我看,不应有什么特殊性,的任务就是当群众的“传达员”。

历史瞬间

  1929年秋——

  毛泽东:作为一个,他的责任是什么?

  邓子恢:

  毛泽东:依我看,不应有什么特殊性,的任务就是当群众的“传达员”。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这里是闽西上杭苏家坡,一个古朴而年轻的畲族村寨。

  蓝天白云下,群山环抱,绿水流翠;白墙红瓦,屋舍俨然;田畴交错,村落毗连。千百年来,苏家坡臂挽梅花山、面朝汀江水,演绎着春种秋收的故事,吟咏着冬雪夏荷的诗篇。

  历史不乏传奇。90多年前,苏家坡这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村寨迎来一代伟人毛泽东。守望着一方山水的圳背岩洞是他经常出入的地方,洞口的山道上铭刻光辉足迹,洞内的石桌旁浮现伟岸身影。如今的圳背岩洞口绿影婆娑,藤蔓挂壁,“主席洞”三个大字熠熠生辉,站在洞前,历史的回响轰然而至,一场意味深长的对谈回荡在耳畔。

  1929年10月21日晚,毛泽东随邓子恢率领的中共闽西特委机关来到苏家坡。当时身患疟疾的他一边养病,一边代表红四军前委指导闽西特委,在这里工作和生活了40多天。期间,毛泽东住在苏家坡村树槐堂后厅左侧的小阁楼里,树槐堂右侧的半山腰间上有一个天然岩洞,叫圳背岩洞,毛泽东经常到此休息、阅读。

中共闽西特委机关旧址——树槐堂。

  在苏家坡的日子里,闽西特委的主要负责人邓子恢一直在毛泽东的指导下开展工作。两人在工作闲暇或晚饭后,经常到山上和村边小溪畔漫步,探讨理论问题和根据地的建设工作,邓子恢将毛泽东视作师长和益友,总是虚心向他请教。

  傍晚,毛泽东和邓子恢如往常一样散步,走着走着,来到曲径通幽的圳背岩洞前。这时,毛泽东提出了一个问题:“作为一个,他的责任是什么?”邓子恢虽长期领导闽西地区的群众斗争,但并没有在理论上研究过这个问题,一时语塞。毛泽东耐心地说:“依我看,不应有什么特殊性,的任务就是当群众的‘传达员’”。话音刚落,又接着说道:“当好传达员也不容易,必须把大多数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及时地反映到党和政权机关里去,然后加以总结、分析,作出相应的决定,并将决定传达到群众中贯彻执行。”后来,当地人民将毛泽东与邓子恢在苏家坡村圳背岩洞前的这次历史对谈称为“洞前对”。

  毛泽东这几句话言简意赅,里面体现的正是我党逐渐形成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之后,邓子恢将毛泽东的讲话精神在闽西特委会议上传达,并将这一精神以《特委通告第十四号》的文件形式下发到闽西各县党政部门,教育广大领导干部进一步养成群众路线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早在“洞前对”前,中共中央给红四军的指示信“九月来信”中,已比较明确地提出了“群众路线”的概念,专门用“红军与群众”一节的篇幅,论述了党和群众的关系问题。在苏家坡养病期间,毛泽东更是不辞辛劳,深入当地群众,作了大量调查工作,帮助特委制定各项方针政策,切实解决群众困难。

  为详细了解当地土地革命情况,征求群众对分田政策的意见,毛泽东来到贫农雷选如家里,详细了解他家中现存的困难。雷选如向他反映,虽然当地农民分得了土地,但当夏季丰收,各区均会出现粮食跌价现象。有时,自己出售一担稻谷,所得价款还不够支付割稻工资。商人、富农以廉价收购粮食,损害许多贫苦农民的积极性。毛泽东听后,认为此类“谷贱伤农”问题在闽西土地革命中具有普遍性,便马上与邓子恢商量,决定成立粮食调剂局,由各区调剂局向当地富农借款,按限价向贫农买粮,从而稳定了粮价。

  为有效提高苏区干部素质,毛泽东亲自指导闽西特委在苏家坡“鸿玉堂”举办了两期有闽粤赣三省苏区干部参加的训练班,即“政治军事干部训练班”和“农民运动训练班”。他经常抽出时间,结合实际给学员讲课,很快为当地培养了一批既能从事政治工作和群众工作,又能带兵打仗的干部。

1929年,毛泽东在苏家坡居住期间常来洞中读书,当地老百姓亲切地称之为“主席洞”。

  当了解到全村没有一所学校,很多人家三代都是文盲的情况后,毛泽东便与特委文教干部商量创办一所平民小学。村里缺乏经费,毛泽东拿出自己的20块钱“交通费”,作为办学经费;没有教书先生,就让特委机关的干部兼任教员;没有课本,毛泽东就亲自编写;没有教学场所,就将“槐树堂”的后厅腾出来作为教室。开学那天,毛泽东还特地为孩子们上了第一堂课,启发他们努力学好文化。从此,闽西很多乡村也跟着办起了平民小学。

  1929年11月上旬,毛泽东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指导中共闽西特委先后发出了第十三、十四、十五号通告,提出扩大红色区域、统一群众武装斗争、建立代表会制度、解决苏区经济问题、培养训练干部等正确决策,为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其中很多方针政策,明确了各级党的职责,并以端正领导干部作风,解决群众关心问题为出发点,为各级政府逐步克服官僚习气,密切同群众联系,起到了很大作用。

  同年12月,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在古田召开,会上通过了由毛泽东主持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等多项决议案。决议明确规定了红军的性质、宗旨、任务,并强调指出“离开了对群众的宣传、组织、武装和建设革命政权等项目标,就是失去了打仗的意义,也就是失去了红军存在的意义”“一切工作在党的讨论和决议之后,再经过群众去执行”。这是毛泽东在深入群众的基础上对群众的正确意见和观点做出的科学总结,为党的群众路线形成完备的科学理论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毛泽东与邓子恢在上杭苏家坡的“洞前对”虽已过去90多年,但其关于领导干部如何践行群众路线的核心思想至今仍有着永不过时的现实意义。

  树高千尺,其根必深;江河万里,其源必长。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

  坚持群众路线,就要坚持人民是决定我们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充分尊重人民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只有珍惜人民给予的权力,用好人民给予的权力,自觉让人民监督权力,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我们党的根基才能永远坚如磐石。

  坚持群众路线,就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更高标准。面对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我们必须再接再厉,坚持共享发展,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坚持群众路线,就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的更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更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只有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深深植根于全党同志思想中,真正落实到每个党员行动上,下更大气力解决党内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人民群众不满意的问题,我们党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坚持群众路线,就要真正让人民来评判我们的工作。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更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人心就是力量。”党的宏伟奋斗目标,离开人民支持就无法实现。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成效都不是由自己说了算,必须而且只能由人民来评判。脱离了人民,或者凌驾于人民之上,就必将被人民所抛弃。这是历史发展的铁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为人民而战,靠人民而胜。从实现摆脱贫困的千年梦想,到抗击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疫情,再到贡献无与伦比的冬奥冬残奥盛会,亿万人民的支持与参与,正是中国共产党一往无前、无往而不胜的力量之源。

  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只有矢志不渝地密切联系群众,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之中,永远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我们党才能汇聚起万众一心、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带领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镶嵌于梅花山南麓的明珠——苏家坡村。

  “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重访苏家坡,这里的一山一水,见证一次对谈,开启了思想洪流;洞前的一问一答,诠释初心使命,指明了价值取向。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永葆初心才能走得远。站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上,追问“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洞前对”告诉我们:“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作者:光新伟,单位: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二研究部)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www.tqsz.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台前史志办 版权所有 台前政府部门主办

网站备案号:豫ICP备4984945000-1号 网站标识码:78974859640001 技术支持: 河南熊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管理: 台前部门信息中心 网站技术协调电话:0393 - 3333833

党政机关政府网站找错